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2012年7月中國西北行 (4):大漠風光,歌聲悠揚



這次來到北方,除了酒和肉,最令人驚艷的就是「歌」了,除了在民族大學校方專門為我們安排的歌曲表演,最動人的其實是在宴席上以歌會友的部分。原先在行前說明會,長官們是「建議」我們準備一些才藝-雖說是才藝,但施展得出來又不會佔行李重量的其實很有限-就是自己啦。而可以跟對方交流互動的才藝又是什麼呢?我腦子裡除了唱歌,別無他想。只是沒有想到,真正到了當地,才發現這才藝有多重要-或說,根本不能叫才藝了,在這邊,以歌下酒稀鬆平常;是人人都要會的。
北方民大聯歡晚會-雙方合唱: 外婆的澎湖灣

根據我們在北京與民委會晚宴上處長藍海濱先生表示,在這邊敬酒的規矩就是要唱歌-拿著酒杯對人唱歌,那人就得喝-如果有人什麼歌都不會唱,那就等著被灌吧。所以南方人如他,長久浸淫在北方這樣的環境,自然也練成一身好酒量和歌藝了-倒也不是說要多會唱、唱什麼陽春白雪的藝術歌曲,而是要有能夠即席表演的能力。身處這樣的場合,再害羞再謙虛說自己唱不好、不會唱什麼的就顯得小器而失禮了-就像在藏區三杯迎賓酒都乾一樣,主人不介意你喝嗨、喝暈、嘔吐什麼的;重點是你展現了誠意-唱歌亦然;被拱的人就算,套句龍哥的話,『五調只找著三調』-肯唱便是。而我們這團最經典的則是生日快樂歌。那時在北方民大的聯歡晚會上,為了要促進大家熟絡,主持人別有用心地找還沒表演過的同學上台來玩遊戲,音樂椅子。最後只剩下一位北方民大的同學和我們雲科大三姐妹。在一回合中被擠下椅子去的同學也不顯害臊、直接跟大家說:『我從小到大只有一首歌記得最清楚、從頭到尾能唱完』,然後就『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不論唱得如何,至少逗樂了在場的所有人,也堪稱效果了。

而我作為學員長,自是經常被點名的了。在西北民大與領導們的歡迎晚宴是初試啼聲。老實說在來之前,是有特別惡補一首藏族民歌,倉央嘉措情歌。本來是想在篝火晚會上拉近與藏族同胞的距離,然後____的(自行填入;反正我是個大花癡無誤)。沒想到在第一天、與領導們吃飯的場合就趕鴨子上架了… ….還在我喝了這麼多白干之後!我歌詞肯定是記不全的了;在場還有蒙、藏、回、漢的領導們,我亂掰一定會漏餡啊-於是我羞澀地拿出隨身包裡早已準備好的歌詞(整個弱掉),看著歌詞給大家唱完;酒嗓還有點破… …再一個令人意外的,沒想到竟然是回族的馬校長對我的歌詞做出回應-原來他的主修就是藏語!他直接就歌詞裡文法錯誤的部分做出說明,然後他又為我們唱了一首真正的藏族民歌;以一種我在影片上看過、原汁原味藏族民歌唱法;讓我真是覺得獲益良多、不虛此行啊。本來還想讓他唱首回族花兒給我們大開眼界一下-畢竟來到在中國也是數一數二大的回族聚居地-可是因為時間太晚、宴席必須結束而作罷-但我想至少下次要來有了明確目標囉。

現在,就讓我就此行接觸比較多的音樂形式,粗略分為三個部分與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此行的音樂見聞:

藏族彈唱
回族花兒
藝術風民歌
通俗歌曲/創作民歌
唱著"敬酒歌"的藏族青年男女

就先前所提及的藏族樂舞的關鍵字,這邊說的扎念琴彈唱就是屬於「魯」-比起「諧」更側重音樂;換句話說,就是「歌」之於「歌舞」。以歌舞海洋著稱的藏族聚居地,當然各個是能歌善舞、這兩者很多時候是分不開的。然作為一種藝術表演的形式,歌唱又有其特出之處而獨立於舞蹈之外,因此今天這篇就讓我純就音樂來談囉。
首先是靈魂樂器-扎念琴-這種六弦彈撥樂器又音譯為扎木聶;綽號「西藏吉他」;流行於大西藏文化區,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區、四川、雲南、甘肅、青海等地。這種樂器經常用於歌舞和彈唱伴奏;也經常出現在藏族史詩說唱【格薩爾】中。相較於「弦子」-還有地方專門的弦子舞-扎念琴顯得更靜態而帶有更多抒情色彩。這種扎念琴彈唱,至今仍在收穫時節或大日子時多見於藏胞聚居的帳篷、林卡、平房中,並在當今藏語流行樂中佔有一席地位-我最喜歡的安多歌手,謝旦就是箇中好手;能彈能唱,其彈唱時的深情貌、再配合優美溫柔的嗓音~不知融化了多少少女心呢。
當然藏族音樂內涵遠不只有如此:流行於康區的弦子舞、傳統上由流浪藝人演出;結合多種歌舞形式的熱巴舞,還有格薩爾史詩說唱等等,都是民族文化之精華與人類文明瑰寶-而在本次短短10天旅途中尚沒有機會見識到的。

我們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觀賞到的是更加精緻化的扎念琴彈唱表演:由一身著民族服裝的女歌者抱著琴彈唱,還有男舞者伴舞。嗓音高亢清亮、用的是民族唱法。曲調輕快;適合伴舞-是還挺能討好人的表演-反正聽不懂歌詞還能看男舞者青春的肉體。然我比較習慣的是看男藝人自彈自唱,所以對這個節目比較無感-惟慶幸的是,幸好沒有改良到用西式美聲唱藏族民歌-近幾年來,西式美聲觸角一直往鄉土素材延伸;好像原汁原味唱法上不了檯面似的……固然這樣可以讓更多人聽到民族音樂,可是如果群眾不是喜歡它本來的面貌,那聽了西式唱法的民歌並不會讓他們更加欣賞該民族文化;反而會對民族文化有種一廂情願的想像。當然流行化的民歌也不是不好;人是活的、文化是活的,自然也不能期待音樂一成不變。現在在民歌中國節目中,有不少原生態創作民歌,而我也是藉由這節目認識不少有才華的少數民族歌手。可是在媚俗與創新之間,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區別… …
西北民大藏族彈唱表演

回族的花兒就像是咱客家山歌,背景也是在交通不便的山野中。為了溝通訊息、為了聯絡感情,人們會自然拉長聲音、高聲向山的那頭叫喚-這山的志明為了告訴那山的春嬌下次約會的時間,用充滿賦比興的歌詞與高亢的嗓音向對山呼喚、山下的張三要跟山上的李四說工作有多累、他前幾天遇見的姑娘有多俏-也唱了起來…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西北地方特別的民歌體系;而又因為這種風格的民歌多以花朵寄託對愛慕對象的感情,因此這類民歌統稱為花兒。
隨著影響的深入和廣泛,這種民歌發展出各種曲牌,稱為「令」。長期在民間傳唱下來,又逐漸形成固定形式:從兩人對唱到多人對唱等,場面越來越大,發展到今天,始有地方年度盛事:花兒會。這種花兒演唱會以在甘肅省蓮花山、青海五峰山等地的夏季舉辦的最富盛名。至於廣為人知的「花兒與少年」,則是文藝工作者就此傳統題材提煉出來、具有地方風情的民歌-知名度頗高,然實則與在回族地區傳唱的花兒又有所不同。

本來我期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這個花兒之鄉可以看到的,但有可能是因為地點不對人也不對-我們在漢人組成人口80%的銀川;年輕人覺得花兒是老人家的東西-所以這次沒有機會親自領會花兒的風采。當然連這次錯過的甘南草原上的香浪節,下次還要再來西北親臨花兒會囉。
聯歡晚會上聽著杭蓋樂隊 "Xiger xiger"大家同歡貌

至於藝術風民歌呢,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我的意思。在這邊我姑且將藝術歌曲定義為:以西式學院派風格呈現的歌曲;其符合西方樂理中對於「和諧」美感定義。藝術歌曲以美聲唱法為主,與之對比的是民族唱法。根據音樂研究者指出,兩者的關鍵特點如下:
美聲唱法:發聲方法科學、音量可塑性大;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淨。從聲音來看,真假聲都用,按照需求調整真假聲的比例。從共鳴來看,是調動體內所有的共鳴腔體。大體而言,美聲唱法在歌劇上後咽腔和鼻咽腔用得比較多;音質較民族唱法顯得寬、洪、粗、大。
民族唱法:在共鳴上以鼻(頭)腔共鳴為主;輔以咽、喉、口腔,加上適量的胸腔-其共鳴腔體的運用相對而言,比美聲唱法來得前面、上面、局部-給一個具體的例子供想像,那就是我們的民間戲曲-這有助於我們理解鼻腔在民族唱法的側重-其接近主咬字發言的口腔-此有助於語言的清晰表達。-而因為共鳴腔體的使用較美聲唱法更短、更細;咽喉腔不需開得太寬-如此適度打開的喉嚨與放鬆的下巴,獲得的共鳴主要集中在鼻(頭)腔,聲音相較清脆明亮而便於咬字行腔;惟在聲音厚度變化與真假聲變換的幅度較美聲唱法為小。

我稱為藝術風民歌的,就是結合美聲唱法、具有藝術歌曲特色的民族歌曲-這是當代中國民歌的一個潮流走向,無論在傳統民歌創新詮釋或是原生態民歌創作上。這也是這次我們在民族大學歌曲節目的主要特色。在西北民大音樂舞蹈學院我們看的舞蹈比較多,而在此與大家分享歌唱部分的心得,則主要來自於北方民大。校方之精心安排,不僅超乎我們的期待,也超乎節目單上的安排。不少震撼台灣同胞的歌曲都是在節目單外的。有些曲目名字記得不是很清楚,敬請見諒。
表演的男生共有三位,分別演唱了兩首義大利文歌和一首中文歌。女生部份有四位,各演唱了兩首中文歌、一首德文歌和一首苗族歌曲。三位男生的聲線各有特色;好像是學校特別安排的一樣:男生都演唱得聲情並茂、頗有美聲王子之姿-第一位出場是穩重的男中音、第二位(隨著噸位增加、共鳴腔更大!?)聲音更為宏亮渾厚-同樣都是演唱義大利文歌曲;而第三位眼鏡憂鬱小生,唱的是中文歌。歌曲主題應該是鄉愁;只見他副歌部分一直在撫胸皺眉、唱『為~什~~麼~~~!?』頗為動情。只是可能因為漢語的特色,使他共鳴的部位較前面;聲音的渾厚度較不及前兩位-無怪乎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民族唱法比美聲唱法先發展出來,因為基礎-語言-立足點就不同。

女生部份第一位是唱有關於黃河的、加上對紅軍的讚頌,是頗具愛國情懷的歌曲。因為偏見,我沒有特別細聽這首歌的歌詞-只是就作為歌曲表演的開場,算是四平八穩:達到了主修聲樂的學生該有的標準、惟表情稍嫌太嚴肅。第二位女生,身形份量比第一位重、身著鮮紅蓬裙、點綴著一朵朵碩大牡丹花的禮服-光在視覺上就達到了吸睛的效果。配合著演唱的曲目【藏羚羊】,深鎖眉頭、時而握拳、揪著胸口,讓人特別有感覺。這是首用民族素材創作的漢語民歌;以藏羚羊的立場向世人控訴其生存環境受到破壞的瀕危處境。相較於第一位,這位女伶的聲音更顯厚實且具爆發力;演繹起這首歌特別雄渾悲壯且穿透人心-其「兇猛」之姿,讓在場的台灣同學,特別是接觸過聲樂的,大感佩服、自嘆弗如。德文歌曲【笑之歌】由花腔女中(高)音同學演出:聲音高低強弱掌握自如、高低跌宕有致;深具張力,是令最多台灣同學(特別是修過聲樂的)驚嘆的。而我最喜歡的則是苗語歌曲。不是因為歌手穿著叮叮噹噹、頭頂沉重的苗族銀製頭飾,而僅因為聲音。相較於前面幾位厚實的美聲唱法,一下子來了民族唱法顯得特別「跳」、特別讓人眼睛(耳朵)一亮-曲子本身行雲流水,加上輕快透亮的聲音,特別能讓人感受到苗疆之美。
苗族歌曲演唱

綜觀這幾首曲子,能讓人略窺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現況。為了要能夠登「大雅之堂」、為了吸引國際目光,或僅為一種美學的嘗試,美聲唱法的應用越來越多-抑是美聲為輔民族唱腔為主,或是純以美聲詮釋民族素材,各有各的訴求而端乎個人喜好選擇。作為傳承發揚民族文化的民族院校,依舊在研究與保存民族特色上持續努力-在當今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且日漸漢化的過程中,民族特色越來越稀薄而為年輕一代的少數民族子弟陌生;於是民族院校的工作變得更顯重要;從苗族歌曲的演唱,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有關當局對於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依舊還是重視的,讓我有點欣慰。除此之外,透過政府挹注經費與人力設置的【民歌中國】節目,更在相當程度上鼓勵了少數民族樂舞文化的保存與創新。

說到創作民歌與通俗歌曲,我就不特別分類了-無論俗與否,反正是大家都會唱的-重點在氣氛、在奇檬子!在此與大家分享這份歌單,名為【2012西北藝文參訪團主題曲】:

    姑娘我愛你:索朗扎西/愛琴海,2008
歡送晚會後在大巴上放的歌曲-相當令我意外!-本來自己在youtube上列為播放清單歌曲已經一兩年,沒想到這藏風漢語流行歌居然在內地如此受歡迎!一放大家都會唱~自是令我印象深刻;亦顯示出少數民族歌曲流行化的趨勢與某種程度上「成長」的空間-我期待更多少數民族歌手的原生態民歌創作,也好奇之後的走向會是怎麼樣… …
    小三:冷漠/星歡傳媒,2010
也是在歡送晚會後大巴上放的。我這才發現,台灣偶像劇【犀利人妻】不是「小三」這詞的原創呀-一放出來也是大家都會唱。只見我身邊的洵洵一臉嫌惡,我問他為什麼,『這歌,俗!』,可是他終究也跟上了,『終於你做了別人的小三… …』就像老鼠愛大米一樣,有些歌你感情上不喜歡,但是本能就是會讓你記住它-這就是「下里巴人」的魔力所在-為了下次能與對岸同學同歡,這首歌我自然是要學的!雖然唱出來之後也被家母嫌惡就是了… …
    鴻雁:額爾古納樂隊/飛旗,2006
這首歌在我們於西北民大歡迎晚宴後,興致高昂的齊處長帶我們去唱k時所點的。是一首蒙風漢語歌;是因人氣連續劇【東歸英雄傳】而廣為人知。回台灣才知道,原來這首歌也有蒙語版本!之所以特別做記錄是因為,這首還被我們的包頭歌王指定作為下次重逢的合唱曲,特別有紀念意義呢。
    北京歡迎你:眾歌手/(官方),2008
同樣是在蘭州k歌之夜齊處長所點的,也是在北京中央民大交流時被選中的合唱曲目-本來大陸盆友都以為我們應該會唱的-『中華民族的驕傲耶!北京奧運主題曲耶!』-可惜我除了認歌手之外,實在沒有興致跟著唱如此具有大中國驕傲感的歌~純粹是個人問題。但這首歌旋律歡欣鼓舞,歌詞簡單,台灣同胞們也貌似挺喜歡的-堪稱歌曲外交中的代表曲目喔~隨時可以把北京換成:台北、高雄、屏東… …
    世界第一等:劉德華/藝能動音,1998
這首歌是在北方民大歡迎晚會上由白書記唱的-雖然閩南語不甚標準,然唱起來十分有感情;讓在場的台灣人-包括道地閩南妞,小藍-都熱烈合唱~很是能拉近人際距離的一首歌。
    愛拼才會贏:葉啟田/吉馬,1988
也是在歡迎晚會上,由北方民大同學演唱的-由福建雙人組,龍哥和小藍合唱。不過顯然小藍才是領唱-不只因為閩南語標準,還因為她的音感好。也和上一首歌一樣,非常能夠喚起台灣盆友的共鳴呢-原來這首歌,也可以不那麼泛政治色彩嘛。
    我相信:楊培安/環球,2006
這首歌雖然是由某個北民大的教職員點來要唱的,可是想必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由包頭歌王尹同學唱的那段才讓人瘋狂-那個高音雖然因為酒而有點打折扣,然仍不掩其楊培安接班人的潛能-他一飆高音,瞬間將全場氣氛炒熱到最高點-原來台灣歌手的歌,在內地也可以如此受歡迎呀。還有在蘭州k歌之夜也是一樣,我們根本不用擔心在這邊點不到歌呀~因為他們引進台灣歌手的歌,也是又快又多的呢。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我們的朋友,尹同學,在選秀節目上以其高亢的音色和創作的才華大放異彩!
假蒙古人~ 包頭歌王軍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