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現實中或許沒有長髮公主可以期待,但我可以許你一個蓄髮的錫克教徒

如果要為我這趟旁遮普-賈朗達爾之旅給第一個視覺印象,就是這張圖了。
我想,異鄉人如你我,最先注意到的無非是孩子頭上那球吧!?是的,這個髮髻正是識別正統錫克教徒的首要特徵,而錫克教徒也是這塊北方之邦的主要群體;在全世界的錫克教徒中,百分之八十就是在旁遮普邦。因此在我工作的這所學校裡,看到將近百分之四十的男生們綁著這樣的髮髻並不意外。

在進入印度之前,我對錫克教徒的認識:
「以忠誠聞名,被認為是在印度最優良的軍人-連印度總理的貼身侍衛都是用錫克教徒。」
「所謂的毛巾頭、印度阿三的形象就是來自這群人!?」
「大概是和伊斯蘭教有什麼瓜葛的恐怖份子吧!?」

直到真正和錫克教徒有所互動之後,我開始質疑自己的看法,進而想要知道這個族群的過去和現在-從歷史,也試著從當地人的眼光:

錫克教,組成旁遮普文化的主要特色-這個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混血;或說是印度化的伊斯蘭教,在此姑且不追溯它是怎麼產生的;把眼光投到較近的過去:於二十世紀中發生的卡利斯坦運動(Khalistan),致使旁遮普地區的印度教徒與席克教徒關係不如以往;總有種芥蒂於其中-即便這整塊領地名為印度人的土地(Hindustan),然而在旁遮普-印巴邊界上的一個邦-錫克教徒卻占多數,因此當其中的激進派想要「純化」這塊土地-把所有人都變成錫克教徒的時候-暴力衝突就發生了。

現在這裡的印度教徒對錫克教徒感覺有點複雜,畢竟一天到晚都要跟錫克教徒共事,可是對於早些年前發生的事件又無法忘懷… …我認識的其中一位長輩試圖中肯表達在地印度教徒對錫克教徒的意見:
「雖然不是所有席克教徒都是恐怖份子,但老實說,我們並不喜歡他們。」

不了解上一代共同記憶的年輕人比較能放棄成見與錫克教徒和平共處,而錫克教孩子也與印度教孩子沒有什麼太大差異;甚至就我所見,更討人喜歡。不知道這與他們宗教戒律有沒有關係,一切從簡、拒絕偶像、嚴謹的生活作息使他們普遍個性較印度教徒為純粹,在許多事情的表現上更為傑出;比如說從商、從軍,還有像是我所熟悉的學校代表瑜珈選手,也大多是錫克教徒。而就個人經驗而言,最讓人感到放心的共事對象,也是錫克教徒。

我想我不能因為這一次局部的印度之旅就大放厥詞,畢竟我所在的地方是印巴邊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錫克教徒聚居之地;就像是瞎子摸象一樣,我所了解的只是大象的一只耳朵。

我只能懇切地跟你說:「不要再把帶頭巾的都當成是恐怖份子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