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當平行的時空產生交會的那一刻,夢想成真! / 紅色的書

芭芭拉雷曼 (Lehman, Barbara). (2005). 紅色的書. 台北市:天衛文化.

本書最令人驚艷的就是雙主軸故事情節的進行-透過畫面分隔經確的配置,兩個不同時空的同一時間點,同時並列在讀者眼前。乍看是巧合、是驚奇,但細看後會發現作者所下的功夫。因此就視覺效果而言,與其說這是一本兒童的圖畫書,倒不如說這是個現代藝術的作品-呈現出紙上電影短片的感覺。
這代人讀上一代的經典,而下一代人的經典,也有賴於這一代的創意-這位作者,融當代藝術技巧於一本版式傳統的書中;創造出了具有現代性的經典之作-以不同的方式吸引讀者,同樣能產生相當的閱讀樂趣。
一開始,是從一位住在中高緯度的都市小女孩,撿到一本小紅書開始。
宛如搭著直升機橫空而降,小女孩的目光從上而下、由遠而近地落在沙地上的小男孩;小男孩撿到一本小紅書。
小男孩翻開紅書,宛如都市叢林間飛翔的鳥兒,在大廈千百扇窗中,目光落在窗邊,正在閱讀的小女孩。
在最中間的跨頁,左右兩邊,手上各拿著一本小紅書的男孩女孩,看向畫面外的我們,好像在看-正在看這本書的-對方;好個永恆的一刻。

然後隨著女孩在街角遇見了氣球販子,透過氣球飛到小男孩所在的島嶼,兩人-透過書中書的視角,我們看到了-終於相見!

而在飄著雪的街角,有個大人正拾起女孩遺落的小紅書。
最後一幕,是這個騎着腳踏車回首的大人,彷彿注視著畫面外,拿著小紅書的我們-另一場旅程,正要開始… …

這沒有文字的設計,讓讀者可以用自己的觀點詮釋這個故事-一如我在前文的故事概要,但更不如說這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是直接親近小朋友的圖書,也是讓成人親近自己心裡那個小朋友的文本-在其中我們找到了平時壓抑著的,對遠方的嚮往、對冒險的期待、實踐所需的勇氣,以及“不可能“
的可能性。本書繪畫線條相當簡約,顏色平實。但正是這種含蓄表現-與故事情節的天馬行空產生出相當的張力,所營造的整體效果超乎期待。

迪歐老爹的計程小巴 / Le Taxi-Brousse de Papa Diop

Epanya, Christian. Le Taxi-Brousse de Papa Diop. (2005). Paris: Albums Jeunesse.


個人生命歷程有一大部分與哺育我們的鄉土息息相關。在地文化的氛圍和重要他人都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以及人生道上的選擇。
席內跟著迪歐老爹的計程車到處跑:從面對壓力的正向思考、對工作的專業與熱忱、甚至是生活態度的樂觀積極… …都不知不覺中對席內起了楷模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潛在的生命教育:感受婚禮的快樂、喪葬儀式的肅穆、還有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結合了當地特有的風俗,更增加了席內對個人生命、社會生活的高度認同感。最後,在老爹光榮退休之際,而席內正要步入社會-他選擇的工作是:當地交通博物館的解說員。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受到吸引的就是豐沛飽和的色彩,和粗獷中見巧思的線條-十足的熱帶風情-看慣了日亞出版業界一片柔和溫婉的畫風,這種實在令人耳目一新,並感受到一種民族性的熱情。
再進一步看細節,異文化象徵-濃厚的在地氣息-洋溢:融合了非洲當地和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寺廟、土耳其藍的天、椰林、黃沙、寬大鮮豔的西非風衣袍和婦女的頭巾相互輝映;和黑人穆斯林頭上的小圓帽對比成趣。還有當地生活的場景:計程車怎麼搭法,隨興所至的派對等。

不但具有對塞內加爾在地的小讀者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之用,對來自異文化的我們更多了一層文化的彩繪玻璃窗可玩味。雖然在一開始,對我這種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讀者是相當大的挑戰,但在下了一番功夫翻譯、查詢後,卻發現這是相當大的樂趣,比如說:Sinegare,
Marabout, 和Djembe… …這是以歐美中心導向的眼光所看不見的,孩子的世界。

一隻想當貓的老虎 / A Tiger Who Wanted to Be A Cat


Sepadi, Jamshid and Amirsoleimani, Amir. A Tiger Who Wanted to Be A
Cat. (?)., 台北市:紅耳朵文化 (台北) 贈台大圖資系].

在世界上某個不知名的森林深處,有隻寂寞的老虎。他很想和大家做朋友-可想而知,誰敢靠近他呢。有一天森林裡來了一隻和他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迷你版-的動物。
那隻動物自稱為貓。老虎很好奇這個好像他表親的動物怎麼過生活的。貓說他是人的寵物。她跟人們撒嬌,主人給他牛奶喝;還會搔搔他的下巴,讓他覺得很舒服。
老虎決定當一隻貓。
老虎步出林外,首先他遇見了一個農夫。在不嚇著他的情況下,他們兩個好好談了談。農夫答應老虎,讓老虎當他的貓。可是回到家以後的情況卻是,女主人不喜歡他。因為老虎把家裡的奶都喝完了,而乳牛看到老虎,都嚇得泌不出乳汁了。
老虎自認為當貓當得很好-可是人人都還當他是老虎。牠必須離開。
之後好虎碰見獵人。獵人一看到一隻那麼怪的老虎,想到了一個妙計。他用鍊子圈住老虎的頸子,將牠帶到一個鄰近村莊的廣場上,讓牠聽命耍把戲。
村民都覺得很新奇,紛紛丟錢在老虎面前。老虎被幾個錢幣砸痛了,不禁本能流露;大叫出聲!
村民都嚇跑了,留下老虎一個在廣場上。
老虎不知道貓是不是也過這樣的生活,但牠終究不是貓;牠是老虎。他不需要這樣過日子。
最後老虎掙脫了鍊子,走向叢林深處,再也沒有人見過牠。


這是有關自我追尋的文本。個人認為比較適合年紀稍大的孩子看;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檢是這個故事:就天性而言,老虎本來就不是群居的動物,因此這段與他人相處的體驗,讓牠終於認清自己本來應該屬於哪一種生活;有點像是頓悟出家的僧人一樣,我們可以將之視為“找到自己“而終於超越了低層次的芝麻蒜皮小煩惱、擺脫了不屬於自己的問題。
另一方面,如果就一般的習慣,讀者將自己代入角色看故事-那麼老虎不再是老虎,而是人,是自己;是有情緒有思想、有親近人群之渴望的我-那麼經歷過這麼一連串的體驗,最終卻沒有解決核心的問題,感覺會有那麼一點失落-雖然這只是一本書;但不符合孩子心中(對角色/對自己)的期待,可能並不是純然正面,或是說,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文本-有個大人帶領思考會是比較好的閱讀方式。
繪畫風格-由於我挑繪本首重第一印象,所以這也是為何雖然故事內容不好處理,但我卻選了的原因;老虎無辜的眼神表現的非常生動;不需要文字我就可以看到他的迷惘與困惑-所以我會想知道故事到底在說什麼;配合著鮮豔的色彩和異國風情的事物描繪帶領我進入了一個遙遠的故事國度。

不停的沙漠行旅;延續的家族眷戀 / Evergreen

Kashkoul, Mahdokht and Elham, Asadi. Evergreen. (?), [紅耳朵文化 (台北市) 贈台大圖資系].

爺爺和莎里拉有個約定。
那是在踏上絲路之旅得前一夜:莎里拉看上了爺爺院子裡的一棵常青樹;那不是平凡的樹,那是夜裡會被月光籠罩、用清澈湧泉澆灌的常青樹。
爺爺承諾會把這株常青樹寄到莎里拉手上。-可是沒有住址,究竟要怎麼寄呢?
奶奶不看好,但爺爺不放棄。經過徹夜努力,爺爺在奶奶的披巾一角畫上了美麗的常青樹圖案。
沒想到市集裡的婦女們、長官們、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受到這個別緻圖案的吸引;紛紛在自己的配件以及各式各樣的地方、以各種各樣的手法,裝飾上了常青樹。
可是又怎麼能確定常青樹到了莎里拉手裡呢?絲路這麼長,撒馬爾罕、印度、西藏、中國都有可能啊!
隨著日子過去,莎里拉已經十六歲了。爺爺心上的石頭還沒放下。有一天奶奶突然找到了櫃子裡的白絲緞-她靈機一動,告訴爺爺一個主意。
兩年後,在中亞某個角落巴扎爾(Bazaar,
新疆中亞地方對市集的稱呼)逛街的莎里拉看到了一匹亮眼的大披巾!那是白如月光的底,上面有著她念念不忘的常青樹。拿起來湊近自己,還聞到了熟悉的橘子花和牽牛花的香味-
那是記憶中老家的味道-於是莎里拉感動地買下了這匹布。她知道:爺爺實現他們的約定了。
而這個常青樹的設計,也在伊朗流傳開了。也許,每個伊朗女孩家裡,都有一棵爺爺以泉水澆灌的常青樹呢。


這本書是我在系上兒童圖書室找,一系列譯自阿拉伯文的平裝兒童小書。由於這些-來自與台灣並不熟悉的文化區-之讀物,可能大家也比較陌生,於是我在此先簡單敘述故事情節-如上所示。
本書-雖然已譯成英文-仍可見其文辭所表達出意境的優美;特別是在描述爺爺院子裡的常青樹在夜裡的情景-讀者彷彿能在腦中勾勒出一幅隨著夜風輕輕搖曳的樹與庭院與月光;而鼻尖似乎飄過了花香和中東特有的香料味…

插畫與故事不同人-而以另一種方式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相較於文字“彷彿以透明水彩暈染的畫面“,繪畫則顯得粗獷、看似原始又好像具有後現代藝術的表現法。顏色以咖啡色為底-塑造出大漠家園的氛圍;主要配色則是紅色、綠色和黃色-鮮明而有活力,象徵著遊牧民族的生活元素。既可以配合故事,獨立出來也很有看頭。

我選這本-異文化的生活寫照-主要是作為一扇文化之窗。以普世情感(親情)為針,民族色彩為線;交織成一塊樣式新穎,但一樣保暖的披巾;希望讓更多的在地小朋友貼近地裡上相近、但文化交流遠不及歐美的中亞風土民情。


給大人與小孩-卡爺爺的異想世界 / 書看書, 魚釣魚



卡斯特提斯 (Kasparavicius, Kestutis). 書看書,魚釣魚。(2002). 台北市:格林文化.


就畫風來看,卡爺爺未必是最迷人的;但一定是最獨樹一幟的。就內涵而言,卡爺爺未必是最迎合小朋友的;但一定是最值得玩味的。
我們看得出卡斯特提斯畫風之嚴謹細膩:是圓是方、面部五官、關節、軀幹、與生活物件-無一不在精準的簽字筆線條規範內;這是許多童書插畫家身上並不普遍的特質。然而與之強烈對比的是:精巧而機智的幽默感。以下將就
“書看書,魚釣魚“迷你故事集,選出幾則稍做說明。

在[愛情故事]中,貓小姐愛上了冰箱先生;不只高大帥氣,還具有“內涵“-特別是上層的酸乳酪。她試著想向冰箱先生搭訕。冰箱先生沒有理她。
於是貓小姐打開冰箱門-抓出那罐酸乳酪,舔得一乾二淨,還吃了好多冰箱裡的其他東西。
吃飽了,她瞥了一眼空空的冰箱;自言自語道:“唉~它看起來一點都不帥嘛!“
[書看書]裡,畫面上戴著眼鏡的大部頭聰明書,手上拿著快樂小書;頭上看著他的是悲傷小書。聰明大書喜歡一邊看著快樂小書,一邊呵呵笑。背傷小書專門研究大書,不過腦子裡裝越多東西,他就越悲哀…

這時候,聰明大書就會一把拎起這可憐的小傢伙,把他腦子裡亂七八糟的念頭通通倒出來-於是他又變回一本簡單可愛的悲傷小書了。
文末作者加一句:“真正聰明的人是不會想太多的。“
還有單純可愛的小故事像[洋蔥的眼淚]:
事發起一個跌倒的小洋蔥,哇哇大哭。他的朋友大洋蔥看到了,忍不住哭了起來。一旁的紅蔥頭也留下同情的眼淚… …事情就這樣越演越悲哀。
大家都知道,洋蔥的眼淚和悲慘的愛情電影一樣,有催淚效果。結果廚房裡所有洋蔥都哭成一片-而我,也被傳染:當我剝洋蔥來煮湯時,也流下眼淚。

我想我不需要用直接的、“富教育意義“的話為我讀的每則故事下註腳。這種深入淺出、文圖並茂的呈現,大人可以透過問題引導小朋友;大一點的兒童更是可以直接瞭解表層的啟示;甚至再大一點的我們,都可以經由這些幽默諷刺的小故事-觀視自己,思考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卡爺爺擬人化的功夫了得:每一個物件上的表情都傳神地表達出情緒與個性,為文字部分增色了不少。

美國的歷史;家族的旅程 / Show Way

Woodson, Jaqueline, Show Way. (2005). New York: Putnam Juvenile.

這是寓整個非裔美國人的歷史於家族記憶傳承的故事。
而這個傳承,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透過羈絆至深、眷戀至濃的母系血脈-代代相傳。有別於父系歷史眼光傾向著墨於肅穆的壯烈;母系以其陰柔而綿長的影響力持續著-在社會底層-不曾停止。

象徵是一條綿延不絕的百衲被;由家傳的針線縫製而成。上面的圖案獨特美麗,而有不為奴隸主(壓迫者)所知的秘密:有慈悲守護者月亮、有指引方向的北極星、更有條領導黑人同胞自由與希望的路。透過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體驗,老一代的經歷一再重現,彷彿是嵌在家族基因的記憶。同時,隨著路的鋪陳,子孫輩的生活也不斷地改善;活出屬於個人的精彩。而就整體來看,也是家族的發光發熱。
我們看到顯露在晚輩身上的才華-無論縫紉或書寫-都是展現生命的美。透過這些不盡相同、對身世的讚美以及對前景的期待-以愛貫穿;生生不息好比拼湊連接百衲被的那一條紅線。
看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蓬勃的生命力,和溫暖的母性光輝。
經由流暢優美的韻文體行文和柔和亮彩、生動的人物神情刻劃,加之以沒有邊框、盈滿一整頁,甚至是以跨頁呈現的篇幅-更有渲染氛圍的氣勢;而令人能細細玩味、低迴不已。

附帶一提,這位插畫者在本作的人物畫風,讓我聯想到了本圖作家張又然的[少年西拉雅]:臉部輪廓細膩-而帶有美化過的-寫實畫風;反映民族特色,又能精準地捕捉情緒,非常能打動讀者的心。
這無疑是一本能夠強化非裔美人兒童身分認同的佳作。此外,還有許多交織再插圖中-文字或新聞相片的拼貼-是讓大朋友小朋友深思或進一步探究的重要訊息。
總之,這是內容與表現等量齊觀、兼具美感和深度的圖書;適讀族群絕非只有兒童。

“ 你有看見我的貓咪,小老虎嗎?" / Heb je poes tijgertje gezien?

Hannig, Doortje. Heb je poes tijgertje gezien? (2006). Amsterdam: Leesplein.

這是個主題平凡、但情節充滿想像童趣的繪本。主軸是小女孩艾瑪找寵物貓的歷程。
“小老虎“失蹤一個冬天了。艾瑪天天都在花園裡大聲呼叫牠的名字,還搖著牠最愛的飼料,希望貓咪出現。甚至還挨家挨戶投遞她自己寫的尋貓啟事-直到有一天,媽媽提醒她,貓咪可能過馬路時不小心、被車撞了上天堂的事。
試過這麼多方法都找不到小老虎的情況下,艾瑪決定用爸爸放在穀倉的雲梯,爬去貓咪的天堂,看看小老虎是不是在那。
爬往天空的途中,她遇到了蝴蝶﹐小鳥和直升機;艾瑪問他們,他們都沒有回答。
爸爸、警察、消防隊員的勸導與威脅-艾瑪都不加理睬。
直到她終於爬到梯子盡頭,坐在一朵綿羊般的白雲上-遇見了死神Pierlala。
死神沒有回答她什麼,只是溫柔地摸著懷裡那隻垂垂老矣的兔子,然後消失。
艾瑪只好往下爬。
在穀倉門口等著她的不是媽媽、不是爸爸;也沒有警察和消防隊員-那是小老虎!艾瑪仔細看,鼓倉門後面還有四隻小貓咪;原來小老虎結婚去了啊。

有趣的是,本書豪不避諱地把死亡帶進內容中;這個對成人而言看似平凡的議題,對小孩卻容易顯得突兀且難以適當處理。作者用一個在當地耳熟能詳的鄉土傳說角色-流佈於歐陸低地文化區-愛惡作劇的死神,Pierlala-將死亡這一事實變得具體而比較不恐怖。
小孩可以透過身邊寵物可能面臨的事,去思考如何面對死亡-雖然不見得、也不需要真的理解,但透過大人適當地帶領閱讀本書,起碼不會在真的要面臨重要他人死亡時,有太多負面的想法;造成成長的陰影。而最後的喜劇收場-也是給小孩正向的生命期待:有死亡必有新生;生命有哀傷必同時存有可喜的地方。這是與一味高彩度、只有幸福快樂結局的童話不同之處。雖然對某些選書人來說可能有點衝擊,但是可以妥善運用的素材。
就繪畫方面,有別於讀者習慣的橫向發展篇幅,本書的每一跨頁,引導我們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看;配合書中情節鋪敘,顯得特別生動;而營造出進行得氣氛:特別是那慌張飛走的鳥兒-透過空間感的營造,躍然於紙上。輪廓筆觸樸拙而富童趣;顏色濃、拙,洽如其分表現出背景-冬天的感覺。總地來說,是本有個性的作品。

在異鄉,發現自己失落的那顆心 / Ernesto: Eine lange Reise auf Kurzen Beinen.

Stuhrmann, Jochen. Ernesto: Eine lange Reise auf Kurzen Beinen.
(2006). Zuerich: Bajazzo Verlag.

埃內斯多是個眼神憂鬱、個性耿直(從方方正正的身材看得出來)的臘腸狗。生活在大都市的他,就像是都市叢林裡的我們,日常生活步調平穩規律-很平靜,但似乎少了些什麼。然而也沒有動力去改變什麼。
十足的現代生活寫照。
直到那封來歷不明的明信片-出於一種全然的好奇心而不經意踏上了千里的旅程。
動機很單純:把信還給寄件人。
然而在過程中與形形色色的人互動,卻觸發了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原來他一直活在自己安穩的小天地裡,然當他步出了自己的世界,才發現到與人互動產生的火花,由其是從內文中許多對個性描述的用語:“友善“、“親切“、甚至是
“熱切“、“興奮“-我們看到了人性-至少在埃內斯多的世界-善美的一面;似乎也暗示了讀者:只要肯敞開心房,必能遇見世界美好的地方。
經過漫長旅程而回到家,收到來自大家的問候,驚喜之餘埃內斯多開始回信-這是主動的開始;他的世界變得更加寬廣。

又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也是一趟自我追尋的旅程。漫漫人生,幾度我們都有過夢想,幾度我們失落、迷惘,但更多時候我們隨遇而安,不去看自己內心少了什麼、多了什麼、想要什麼…

送信到遠方,埃內斯多反而離自己更近:“原來自己缺少的正是人際關係“,或者
”原來我的生命就是少了這種使命感和熱情“-正如人類有時會為了發掘不同的自己,踏上陌生的旅程。無盡的例行公事雖然是維繫生活的要件,然有些時候這些東西卻會使我們的心靈麻木,或者把我們壓垮。於是有時候我們必須要跳離例行公事、脫離框架看自己。

本書的繪圖風格堪稱精美,而且作者還極富巧思地在小地方做了許多有趣的安排。很多令人莞爾的地方,我翻了第二次以後才
“發現到“。作者巧妙地利用形狀、色彩、對比的張力,營造出更生動、更能充分輔助文字內容的氛圍;使整體表達更具渲染力。-第一翻可能注意不到,但再細讀就能發現作者的用心。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西藏專題】天人之際的浪漫情懷 12

DAY 12
【我和四川有個約定】

一路走了下來,雖非真正的目的地,但一再和四川擦身而過、和屬於四川的再三邂逅──和四川的羈絆似乎匪淺!?
兩次都在子夜時分、飽經轉機的勞頓後,潛入成都的懷抱休息;
四位吉普車師傅中三位都是四川壯丁;
導遊籍貫四川、許多萍水相逢的可愛人們來自四川、更有一位熱血而博聞的地陪一再在我們身心俱疲的時候,向我們催眠四川有多美好… …
連只有一夜情的四川家園飯店,都不害臊地以熊貓娃娃的告示向遊人說:
「這是一座你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這叫我怎能忽視天府之國的召喚?

此行的最後一天,彷彿是為了延長心理上旅程的延續,我在下榻的四川總府賓館不滿4小時的睡眠後,就在有意而為之的五個手機鬧鈴下起床。
當然早餐是誘因之一-「女王的早餐」是開啟一天的關鍵鑰匙;午餐省略、晚餐隨便都行;唯讀早餐我絕不會錯過-要吃的像個女王一樣!這也是在飯店住宿吸引我的最大因素。然而,這家飯店的早餐比起在日喀則飯店遜色多了-姑且說可能是因為市中心物價高昂之故;我都住這麼好了,那吃的就別期待太高吧。

吃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早餐,我往飯店旁最熱鬧的區塊走去;與成都許多別具特色的街道齊名-西藏一條街、仿古一條街、XX一條街… …這「春熙東西南北路」可是本城齊聚最多高檔商店、當地人滿足生活各種需求的血拼寶地。看在我這台北人眼裡,頗有西門町和東區的混合體的感覺:簡而言之就是,西門町的街道分布X東區等級的消費水平。還有些充滿觀光味的街景,讓我不禁莞爾;像是正在血拼的等比例人偶塑像、遊街小電子列車(由「維多莉亞女人醫院」贊助的紫色小火車);害我玩心大發,拍了些蠢照片。

走在內地街上,對我而言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因兩岸三地語法不同造成習慣用語上差異-招牌用語連帶也很「逗」啊。所以我總把頭抬得很高在走路、用鼻孔看人;眼睛用來捕捉高高掛的招牌訊息。有的不知是摹仿抄襲還是僅僅圖個響亮好記,名字和知名大牌幾分相似-我都當作猜謎遊戲一樣去認;像是CSC炸雞→KFCJohnny Walker(知名酒牌)→walking Joe(男士服裝店)… …還有一家麥當勞正好就在賓館的樓下;兩者招牌都是紅底、相親相愛依偎在一起-真是意外貼心的設計啊。

我到街上時差不多是早上八~九點多,沒想到這時已有勤儉持家-或購物成癮-的民眾在排隊了!走了一條街我這才看到人龍的起點:原來是百貨公司換季大拍賣啊。不只有對名牌虎視眈眈的熟女姊姊,成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都加入這場限時攻防戰啦;百貨公司人員組成秩序維護小組在人龍旁來回巡視、提供服務(!?),連制服長大同小異的公安都在街口standby哩。我在台北沒看過sogo或新光三越換季大拍賣時的光景,不過肯定演前這個也算壯觀吧-大陸人多呀。

迥異於我這趟晨間春熙路散步,午後的「錦里」參訪走另一個路數;吸引對象顯然不是在地人-非常迎合觀光客口味、用古色古香建築呈現十足復古(做作)氣息;主打蜀漢再現的氛圍,商家小販無一不作懷古打扮-最誇張的是頂著張飛臉譜再賣肉乾的老兄、很多商品以中國傳統特色為訴求、就連星八克都藏身在有中國庭園的木造樓房裡呢;讓我不禁聯想成美國大老粗穿上長袍馬褂、綁手綁腳的樣子… …
同團許多人在此對我們有限的逛街時間感到意猶未盡,然而對我而言,最令我神往的則是愛鄉愛國熱血導遊口中的成都/四川丰采!鑒於兩千五百年前的都江堰避過了抗戰時期日人的強力轟炸、歷經四川大地震而安然無恙-簡直就像外星人的作品啊。至於有中國境內最美公路之名的川藏公路、熊貓家園的臥龍… …不知不覺中揪住我這女人脆弱多變的心呀~~~

再說,沒吃過原汁原味的四川串串鍋-配道地的成都啤酒-我怎麼能甘心呢。


心有不甘地從成都機場起飛,我在心裡許下再回來的心願:以成都為據點,我還要去雲南看桃花、回西藏和老頑童拼青稞酒、過樟木口岸到尼泊爾、或是過玉門關長征絲路,看維吾爾族人在月光下偏偏起舞。


中國大陸的美在於她的大;迷人之處則在她的兼容並蓄、廣納四方。公廁陸客和公安-煩則煩矣,但不足以構成我一去不復返的原因。就像是一個天生麗質的半老徐娘,我看到的是她的美-而不會去計較她幾天沒洗澡、或是酒品很差,牌品不好 ;-)   

【西藏專題】天人之際的浪漫情懷 11

DAY 11
【西寧-滯留】

旅行社為藏傳佛教鋪陳的行程在青藏鐵路的終點-西寧站的塔爾寺-做結,實在是個敗筆。追根究柢就在於:青海跟西藏根本不能比。
作為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塔爾寺的身分也顯得高貴起來;連帶地成為一個賣點,帶來相當經濟效益。
然而認真說起來,塔爾寺和西藏名寺院就是有落差。

在西藏,藏傳佛教是全民信仰;寺院具有基本的宗教氛圍。
因地理條件的限制,西藏「篩選」了錢來拜訪者。內地許多暴富者寧可花差不多的錢到「國外」度假觀光,而不會將此地列入考慮。來這裡的,要嘛真是虔誠的信徒,不嘛就是多少帶點獵奇心態的小資、所謂文化人-為了要反潮流、展現不凡品味或脫俗個性而不遠千里來訪。(我不能否定我不是囧)其餘例如因工作之故而常駐西藏、衝著珠峰來的登山客、學術研究… …立意不盡相同,但似乎群體潛意識受莊嚴的宗教氣氛懾服,大多數人懂得自重-起碼不會太超過。雖然因摩肩擦踵造成的些許不適與不便,大家各讓一步就算了。

但來到西寧就不一樣了。
具有相對的地利而成為廣大正在竄起、擁有小錢小閒的觀光客之熱門選擇。相較於西藏,複雜的民族組成、及所代表的各種不同宗教信仰在此同生共存-塔爾寺的氣息於是就少了那麼點至高不可冒犯性。
大批竄入的觀光客似乎具壓倒性地為此地風格定調。特別是這些主要來自內地各省的觀光客。和外地人多持有的小心翼翼不同,他們一付就是「大爺我有錢~想幹嘛都行」「來巡視自家後花園嘛~輕鬆隨意就好咩」:
穿著短褲拖鞋露肩露背等-不適合進入寺廟-的裝束者估且不挑剔;大聲喧嘩、在立著「請勿照相」的立牌前拍照、莫名其妙晃進「謝絕參觀」的地方嚷嚷「這地方有沒有開啊?」擠在大家都要參觀的景點前,又不肯認真聽導遊講解、反而在紀念品部精心選購一個不知所以的紀念品-例如:牛仔帽… …
大大影響有心參觀者的參觀品質,嚴重者甚至造成身心困擾。以致最後我們大多數人都質疑此行程安排的意義究竟為何。
為什麼不讓一切好好地在西藏畫下句點呢?

在藍天白雲烘托之下的西藏寺院-是在灰濛濛天空為背景的西寧寺院無法媲美的;
純藏式特色的佛教風格,也非融合了漢式風格的藏傳佛教寺院可以一以貫之;
氧氣濃度西藏的確不如青海,但宗教氛圍青海則遠不及西藏… …
以致於此行無法為我們西藏之美巡禮下個好的註腳;徒留提早開始對西藏的想念-如果這也算是預期中要達到的效果。
除了回族盛宴讓我們大快朵頤久違的、實在的肉類之外,留在西寧近一天,感覺既落寞又尷尬:離開西藏的落寞,還沒到成都-轉香港回台北-的尷尬。
為了原本預定10:30的班機,我們07:40就到機場來守候。結果因為班機(又常態性地)因故延誤-至午夜零點整-讓正坐在機場大廳執筆的我感覺更加無奈。
(特此說明;這並非旅行社的問題,而是旅行地點-中國-的老毛病。只是偏偏都被我們給遇上了:香港轉成都一次、西寧轉成都又一次、但願十二小時後成都轉香港不會再一次。)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西藏專題】天人之際的浪漫情懷 10

DAY 10


【青藏鐵路】

格爾木車站

列車晃悠晃悠

揮別了五色經幡-翻越了西王母的崑崙山-跨越了長江之源沱沱河,與藏羚羊跳過可可西里無人地帶

奔跑的綿羊~
犛牛綿羊依舊低著頭

騾啊馬啊驢子依然故我

只是一走神還是被如夜的藏獒犀利的眼神穿透

看到我們與聖地的短暫邂逅

緣起緣滅

盡在










遠方的賽馬節



列車晃悠晃悠

把我們拉得與天越來越遠;鼓動著更充沛的氧氣注入我們肺中

然而我卻一陣暈眩

可能是氧氣太多

想要關燈卻誤觸緊急服務鈴

大概是潛意識以為我落下什麼

在剛剛離開的地方



列車晃悠晃悠

長江之源-沱沱河
人在格爾木的我讀著倉央嘉措

字裡行間對戀人的濃情是我對西藏的蜜意;

他對佛的牽掛一如我對西藏的執著



佛光普照之處無處不是天堂

心門若是敞開無處不是家鄉

眷戀業已播種

思念就會發芽

如今揮別的這塊土地

會是永遠容納我的夢鄉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西藏專題】天人之際的浪漫情懷 9

DAY 9

(羊卓雍措-藏區內第二大聖湖! 比起那木措純粹的藍; 這裡是多彩的的美)

今天行程滿檔地走了許多地方,不過相較於前幾天路途的艱辛,今天算是輕鬆許多;使我有餘裕細細品嘗西藏的美。

然而不知怎的,有點感傷。也許是因為這是第一次,也許是因為這還是唯一一次,也許因為自己從不屬於這裡,也許因為就快要離開。



青稞爆米花~香喔

嚴格說起來我到西藏頂多一個星期;加之以高原反應的威脅、長途車程的不便,和廁所的強烈衝擊,我怎麼會對這裡有這麼多眷戀呢-還沒離開就開始想念… …

不想去一一細數西藏的好,但肯定的是當初對這成年以後「處女旅程」的選擇2的確很重要。曾經有那麼多的可能,然而我在千萬分之一機率的末端來到了這裡。

本來可以是里約,或是布達佩斯;蒙地卡羅也好,布宜諾斯艾利斯也行。

風情萬種的異國魅力在我腦海中演繹過不知幾回、變換過不知幾遍。


上圖: 最欣賞的吉普車師父! 3車的"老頑童"--抽起煙 超帥XD
直到今年春天,夢想始具雛形。他方的幻影變得模糊;對於西藏的概念隨著資料的收集變得清晰。

雖說一直找不到一個理性的原因像自己說明:為何不是其他地方,

但浸淫在藏香酥油瀰漫的空氣裡,幾天以來,或許可以這麼交代自己:

因為它撫平了我的躁動不安。

因為它讓我再度發覺藏起來的自己。
                                                                            

 

雅魯藏布江水葬台



因為它獨特的美麗和殘酷、寬容和嚴苛-使我學習。

因為它是唯一。

黃派僧人的袈裟


明天就要坐上行前期待已久的青藏鐵路列車,然而現在的我卻希望能夠多在舊城區多待幾天。參觀哲蚌寺也可,暢飲青稞酒也行-總有個比清晨搭高速火車離開更浪漫的方式向我心愛的拉薩告別。

顯然當下,我只能用相片收藏、用文字緬懷,或許日後學唱個「卓瑪」、「天路」,或是「青藏高原」也能夠聊慰對此地的牽掛、重新喚起對此地的悸動。

有史以來第一次離天這麼近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西藏專題】天人之際的浪漫情懷 8

DAY 8 

西藏的馬路上,除了汽機車,常見的還有拖拉機」、馬車、騾車,和三輪車。偏僻地方最具機動性的則是11路公車;累了的話大不了坐在路邊,等著搭便車。有時候我們吉普車及馳而過,經過了好幾組揮手招車的人馬-不曉得他們花了多少時間才攔到車呢-畢竟便車可是講機運的一件事。但正如其天性,他們似乎也不怎麼緊張,有時乾脆就幾個人圍坐在路邊,拿起腰間的乾糧-風乾牛羊肉、青稞粉-就著酥油茶或青稞酒吃吃喝喝聊起天來。就這麼看著來車經過他們面前。

若說都市人的時間像水,滔滔不絕地向前奔流;那麼藏人的時間就像蜜,緩緩地滴淌下來。都市人生活步調規律,每件事情逐漸有了機械性;藏人以「事件」為單位過日子,每件事的實踐就像旅程-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特殊性。都市人在日常作息中迷失自己;藏人則因-也許是單純無知,也許是專心致志-活得簡單自在。
看著在風中高張的嘛尼旗、與我如此相近的藍天白雲,不禁羨慕起藏人來。
                                        (騾車叮叮噹噹響, 車子悠悠哉哉逛在大街上)

但我絕不可能放下過去、知識所帶來的能力和負擔-一味追求反智的原始情懷。

我想,我只是忘記每件事物-甚至於生活-原來單純的本質吧。
與其追求每件事都在時程表上排程、移除、再排程、再移除… …不如放下時間,認真手邊的事-像藏人一樣:認真拜拜、認真吃飯、認真享受、認真工作-也許這才是真的掌有時間的方式。

                      (融合各教風格的江孜白居寺內部...大佛慈悲的往下看,彷彿是在憐惜眾生)

【西藏專題】天人之際的浪漫情懷 7-2

DAY 7
【最美的星空與最純的告白-「太超過囉~」】

敘述過珠峰與我的初邂逅之後,現在來談談絨布寺。


不同於刺前為止所參觀的其他寺院,這座寺廟讓我尋回了理想中聖地該有的樣貌。僧人們莊嚴自持,對觀光客不卑不亢;誦經的、打掃的、巡視的... ...個個專注手邊的工作;無入而不自得,不見一絲騷動。

然而當與我們接觸的時候,又顯得謙和而平易近人。特別是當一位僧人主動告知我們:殿堂內可以照相時,更是讓我們備感貼心-眾所皆知的事實是:西藏境內大多知名寺院都禁止在內部拍照或攝影;要不然就是獅子大開口,喊格高價讓你失去照相的慾望。



身為名寺之一的絨布寺,竟然可以讓我們在殿堂內拍照,這何不是種福氣呢。

懷著虔敬的心,我們照了幾張主供佛蓮花生大師的法相以及周邊陳設。當然我們很守分地不用閃光燈,因為閃光多了容易破壞繪畫塑像的色澤。

然後大家共襄盛舉地買了幾個僧人自製自售的佛教手工藝品-除了因價格低廉,更因為此地為頗為不易;我們在能力內貢獻心意,希望多少也有益於傳統在此聖地的延續及發揚。

雖說許多商品都和八廓街上大同小異,價格也差不多,但看到交付每一樣結緣品,姑修喇*手持該物,低聲念誦一段具加持開光之用的經文;再親自將該物佩戴在施主手上時-我便感到特別的、因信念而生之力-這是八廓街小販達不到的境界。

(注:並非所有僧人都有資格叫做喇嘛,一般入院修行的都叫姑修喇)





下了寺院,來到招待所,便是迥然不同的光景了。

張羅待客事務的是在地普通居民-依我目前觀察,應是具有親戚關係的一群人,連同負責其他項雜務的鄰居。



我們的客房緊鄰著廚房和飯廳,因此即便到了客人們的就寢時間,還是聽得到從主人那兒傳來的熱鬧話家常。



午夜獨自一人站在庭中觀星的我,還聽到了少婦給手上抱著的娃娃唱搖籃曲;別有種溫馨而遙遠的感覺浮上心頭。


現在要講的則是與我有正式互動的人們。

那是一群在外牆窗框上塗漆的年輕人。

晚飯後不久,看到我一人獨自步出庭院,其中一個玩笑性質地朝我大叫:「阿姨~ 你去哪裡?」

在這,尤其是向女性兜售商品的,多稱呼女性為「阿姨」或「美女」-美女表親暱;阿姨則帶有敬重。

在八廓街上小販多衝著我叫「美女」-聽多了害我現在真的這麼認為。

而在觀光景點推銷瑪尼旗(經幡)或乞討者,則會叫我「阿姨」。

眼下這位年輕人既不是兜售貨物,叫我阿姨自然是聽得我不是滋味:好歹我是這團最幼齒的吧!?

我喊回去:「不准叫我阿姨!要叫就叫『姊姊』!」

彷彿是第一次聽到這樣(認真)的回答,幾個小子笑了。「姊姊~」「阿姨~」地叫著玩。

當然我只回應叫我「姊姊」的。他們覺得有趣,便用不太靈光的普通話和我攀談:

「姊姊,你從哪兒來的?」

「姊姊,你今年多大?」

「姊姊,你叫什麼?」

「姊姊,你愛誰?」

我的回答如下:「不是內地;是在中國旁邊的一個小島叫台灣。」「跟你們差不多大。」「叫我姊姊就可以了。」「我誰都不愛;我最愛自己。」

但當我想進一步跟他們對話時,便產生了溝通上的困難。比如我問:「你們多久下山一次?」

他們面露疑惑,不清楚「多久」的意思。於是我換了幾個方式詢問,才得知他們是在地人;一直在這兒。



看不到珠峰頂,我於是先回房。心血來潮地翻出我準備在這過夜的乾糧(有可口奶酥、RITZ和OREO;其中我最想吃的是OREO新口味草莓夾心的)想說跟這些新朋友分享一下(熱量),以及逗逗在廚房外頭銜著無聊的小小孩。

當看到我再次走出來,並拿著「時尚的垃圾食物」向他們招呼時,他們一開始感到有點詫異,隨即羞怯地用正在工作、還髒兮兮的手,接下我手中的OREO。

我笑著說:「工作加油!」-不過顯然沒懂這句話的意思;只是一個勁兒的笑。



一般而言,見多了觀光客的藏人多變得市儈;或說:學會了一點都市人的精明。

比方說:看到你的鏡頭朝他,他就會開口跟你要錢-肖像權觀念普及的明證!?

而對外地來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友誼,而是生意。

真正純樸的聖地子民,似乎已封存在民族傳說了一般。

然而在偏遠的珠峰山區,幸運地被我遇上了幾個。



當夜幕正式拉下,我與幾位團友站在庭前的台階,討論著明天珠峰現身的可能-忽然身後有人在叫「姊姊」

我一回頭,發覺是傍晚的幾個小夥子之一;作勢道:「哎唷~ 我這副邋遢德性都被你看到了~ 我會害羞捏!」

他倚牆而立,悠然自得地對我說:「還不錯吧?」(指的是天色)

我說:「是啊。希望晚點還有滿天星星呢。現在得去補眠啦。」

老實說他的出現讓我有點意外,畢竟客房區和他們的工作區是分開的;一般來說他們是不會進來的。

我跟他道了晚安,與同伴走回臥房休息。



然後我聽到他朝著我的背影叫:「姊姊!我愛你啊!」

「姊姊!」

「姊姊~」



莫非這就是所謂的藏是浪漫?直接而純粹;少了「文明人」的自我質疑(庸人自擾!?),比如:

「我真的愛他嗎?或只是一時迷戀?」

「什麼原因讓我喜歡上他?」

「到底是喜歡還是愛?這樣我值得嗎?」

... ...


雖然我頗期待他對我唱藏式情歌,不過一則因為我不會唱和,二則因為我只是個過客,所以這段小插曲就當作是旅行的額外紀念啦~



但願多些藏人能常存純真的心和純淨的信仰-那會是他們活在現世所能擁有最珍貴的東西。